
#国际古迹遗址日#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让遗产延续到未来,不只关于其物质形态,更关乎精神内核。一栋建筑、一座村落,如果在物换星移中失去了原本的环境,失去了生活在其中的人,那总有一天也将面临消失。然而维系传统与现代的纽带,也因为日新月异的社会面貌而面临挑战。@中国文博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拥有55处世界遗产,是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按照《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要求,每个缔约国除了正式申报项目之外,还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预备名单”,作为项目储备,随时准备接受评估。
中国有数量众多的世界遗产“预备项目”。1993年,中国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了首份“预备名单”。2006年和2012年,国家文物局更新了两次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后又陆续增补了景德镇御窑遗址等7个项目。目前为止,中国共有46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项目的数量、类型和涉及的时空范围,在世界都属独一无二。
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设置和不断更新,既展示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体现出对文化遗产与时俱进的认知变化。随着世界遗产领域对每年申报项目数量的限定以及对新类型项目的倾斜,构建一个类型丰富、体系完整的“预备名单”,对未来的遗产项目培育和申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遗产项目的评定已与世界遗产评估的程序接轨,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对申报项目进行书面审查、现场评估,并通过终审评议会提供专业意见,国家文物局对“预备名单”施行“动态管理”模式,确保了评估流程的科学性。
每一个文化遗产的灭失,都意味着人类灭亡了一部分。在今天这个418国际古迹遗址日里,我们衷心祈愿所有的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中国在保护宗教遗产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保护得还不够。尤其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有些地方和团体一切向钱看,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忽视了宗教遗产的保护;而中国有形的宗教遗产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不一样,有些很容易风化;再加上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有些宗教遗产退化加快。因此,“唤醒国民的保护意识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