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古迹遗址日#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1982年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突尼斯举办科学研讨会,同期在哈马马特召开的执行局会议上,有代表首次提出建立国际古迹遗址日,并在每年的这一天举办全球性的庆祝活动。这一建议经执行委员会讨论后通过,并于次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上得到批准。大会在一项决议中号召各成员国倡导并推行“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文博
从2001年开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每年都要为4月18日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各会员国根据这一主题自行选择活动内容与形式,如举行圆桌会议、科学研讨会,开办展览、讲座,向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和遗产地等。之后各国会将有关报告、论文、海报、新闻报道等文字和图片资料送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处备案。今年的主题是“复杂的过去:多元的未来”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一直积极参与4·18国际古迹遗址日活动,每年号召全国的团体会员及相关遗产机构围绕当年主题举行活动,向公众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理念,引发积极的社会讨论。
秉承往年的传统,协会号召广大会员和同行,以“复杂的过去,多彩的未来”这一主题为指导,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具体活动主题可结合自身特色,尤其鼓励开展遗产价值的“无障碍”传播,让社区民众、低收入群体、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等群体都能够平等自由地接触遗产、认识遗产、保护遗产,让文化遗产成为大家共同的“多彩未来”。活动开展应严格遵循当地新冠疫情防护政策,确保活动安全、顺利。
中国在保护宗教遗产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保护得还不够。尤其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有些地方和团体一切向钱看,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忽视了宗教遗产的保护;而中国有形的宗教遗产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不一样,有些很容易风化;再加上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有些宗教遗产退化加快。因此,“唤醒国民的保护意识势在必行”。